大家好,在新的一年,我们又见面了。
我们将继续以这样的方式陪伴大家的茶生活,分享我们对茶的研究、感悟和收获。也盼望着与茶友们以更多方式交流互动,让我们的茶生活更加丰富精彩。
2023年,我们注定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,它会有人间烟火气,也会有持续的深入探索,讲述更多茶人的故事,就像《普洱》杂志创刊人王洪波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所言,一本杂志背后“是一种品质生活方式,是生活的解读,是美的享受。”
是断想,也许就会挂一漏万,也许就会以偏概全。
好在诗也是断想,一排排似乎并无逻辑的断句,但它是用情感燃烧的,因为它追求的是生命中的那份激情。
一心一意地做一本杂志,也是追求一种激情。也许人的一生什么也没留下,而杂志却会留下这激情的痕迹。
其实,做一本好杂志也是一种艺术创作,必须有做艺术经典的精神,从选题构思,到谋篇布局:;从编排校对,到图片臻选;从插图编绘,到装帧平衡;都是一次次对编撰人员思想情趣、文字感应和艺术感受力的检验,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,更是一次团队的行为艺术!
一本杂志是个人能力的叠加和协作的艺术,编辑家、作家、记者、摄影家、画家、设计家共同创造的艺术品。
我喜欢看每一期杂志印刷之后整装待发的样子,它们装在一个个整齐的纸箱子里,等待着分拣、包装、投递,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天南海北的旅行。而最终走进的是人的心灵!
我常常在想,一本《普洱》是以一片树口链接乡村、城市;过去、未来;链接山野和大自然;怡情怡性的桥梁。试想,某个清晨或午后,从一杯清浅的茶水里,你会联想到熟悉的山川、溪流、村寨,赶着牛儿下田的山坡,飘着植物香气的风,甚至从树叶或屋檐上滚落的雨滴……手中一本精美的杂志也会让你紧细的神经松弛下来,心灵得到治愈。
一本有个性的杂志,表现在他的态度、观点、风格之中,也从中凸显出它的独特性和唯一性。《普洱》是一本现代茶志,也是普洱茶产业全方位的一个平台。进入后互联网时代,杂志也不再是简单的资讯载体,应当是爱茶人和知识精英们的心灵慰藉,是一种品质生活方式,是生活的解读,是美的享受。
近些年来,杂志走得磕磕绊绊,遇到挑战也并不果断勇敢,也曾失去过一些机遇和对发展风口把握;受视野和知识面的局限,对普洱茶这个中国故事的讲述也并不尽善与尽美;然而,茶的道理告诉我们:这个世界本身并不完美,生活也并不完美,而我们正是在这种不完美中竭尽全力地追求着最好与最美!
写下过《快乐王子》的作家王尔德的一句话最让我感动:“有时我们身陷泥沼,我们却仍然仰望星空。”做杂志的人必须是仰望星空的那群人,他们不唯上,不唯书,只唯实,他们是为杂志燃烧生命的艺术家。
在茶山、茶农、茶商、茶友面前,我们总会感到身上有一种沉沉的使命感,正是带着这种沉沉的感觉,15年,我们和整个普洱茶产业共同努力走到了千亿。这使我们明白: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上自己的使命!
企业家埃隆 · 马思克说过:“你想过普通的生活,就会遇上普通的挫折,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,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。这个世界很公平,想要最好的,就一定会给你最痛的。”一个人或者一项事业,如果选择了不甘平庸,就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可走,就只能一路向前突围。
选择了普洱茶,选择了普洱茶的生活方式,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一种价值观。它就是生物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的和谐。当然,这也是《普洱》杂志的基本气质和价值取向。在当下,一本现代杂志甚至一件产品,它总是在吸引和聚集价值观相同的人群,那是因为在两个基本的价值维度里,它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,又有未来文明的宽广。
从植物、动物到微生物,都是普洱茶赖以生存发展的恩主,也使《普洱》杂志天生具有了未来气质,而这种未来性将是可持续的和不可限量的,它是永远年青的,因此具有恒久的生命力。它必将激发和聚集中国未来新兴群体的创造力,进行不间断的行业创新和生活方式的创新。
此刻,脑海里浮现出作家弗吉尼亚 · 伍尔夫在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中,让人荡气回肠的一句话:“到灯塔去,用智慧点亮思维的版图,写就自己的精神光谱。正是在多彩的光辉里,我们拥有人生。”
原文刊载《普洱》杂志
2022年1月刊
作者:王洪波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